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及会写的生字。
2、借助学生自己的识字经验来识记、书写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再读课文,能熟练、流利地朗读。从读中巩固生字音与形。
教具准备
字音、生字、新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鸟叫声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小鸟,还听过各种各样的鸟叫声!你们听(播放鸟儿的叫声磁带)你们从这些鸟声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欢快)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习一篇美丽的课文。
出示课题:父亲和鸟
三、 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1、教师范读本课,学生感受,初步感知本课的人物、时间、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说说本课有哪些人物(“我”和父亲)。讲的是什么时候?(“我”的童年)是在一天清晨,父亲与我在树林边。
三、借助字音,熟读课文
1、教师出示字音卡片,学生准确拼读。注意“喃”字没有后鼻音,“ ”是直呼。
2、字音与字形相结合,学生认读。注意与同音字、音近字比较。例:未——味,农——浓,南——喃,吾——焐,恩——
3、指名朗读,或以开火车形式朗读,对读不准的读音,要予以及时纠正,并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4、自己借助字音,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5、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喜、夜、重”等生字字音,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注意“重”是翘舌、后鼻音。
2、小组合作,分析字形:共同分析每个生字可用什么方法来识记。
3、小组汇报识字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4、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偏旁组字)让学生熟练认识生字。
5、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观察书写笔顺与结构。
6、学生临写,教师巡查,指正。
五、朗读课文,巩固字音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尤其是小鸟的爱护、珍惜之情。
2、能用“快活”说一句话,理解并掌握课后新词。
教具准备
1、鸟儿鸣叫歌唱的录音带。
2、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流利通畅。
二、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并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2、几位同学朗读全文,大家评一评,读得准不准,好不好。
3、通过朗读课文,请用“最喜欢┅┅还有┄┄”说说父亲喜欢什么?带着十分喜爱的语气来读第一段话。
4、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什么时代?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在哪儿?学生用叙述、平缓的语气朗读第二段话。
5、自读第三、四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句子。
6、教师出示课文插图,理解“雾朦朦”。自“自言自语”的一句话理解“喃喃”。学着用若有所思的语气朗读这一段。
7、朗读“┅┅并没有┅┅也没有┅┅”带上自己奇怪、疑问的语气。教师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我没看见一只鸟飞,没听见一声鸟叫,爸爸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8、自读第五、六段,找出父亲说有鸟的根据。教师总结:是因为无风,叶子在动,还有鸟味。指导用轻轻的、生怕惊动小鸟的语气来读。
9、读读课文第六段,看看我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小结: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指导用疑问的语气来读。
10、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老师扮演父亲,同学们扮演“我”,全班共同参与,感受人物对话。
11、学生说一说“鸟的气味”从哪来?什么时候是鸟最快活的时候?
12、播放鸟儿歌唱的录音,观察图中父亲说话的神情,引导理解“快活”。同学们试者谈谈自己感受“快活”的时候。在理解感情的基础,用“快活”说一句话。教师适机表扬。
13、学生自读12——16自然段,说说从这几段中又掌握了什么有关鸟儿的知识。
14、教师引导理解“为什么在鸟儿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15、理解最后一句话,说说我为什么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
16、男、女生合作朗读关于父亲和我对话的这几个自然段。
17、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请同学们接力读词语。并学习“雾蒙蒙、热腾腾”说几个结构相同的词语。再说几个与“浓浓的”结构相同的词语。
三、感情升华
教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知识?你们了解了这个小秘密,会不会去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类朋友呢?(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联系旧知,揭示课题
1、回忆上学期学的《比尾巴》一课,知道动物的`尾巴各不相同。
2、那么,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不同的用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尾巴作用的课文。这种动物你们看看是什么?对了 ,同学们,小壁虎生下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是有一条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情景导入,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小壁虎借尾巴。
解释“借”:
有礼貌地向人家要。
谁能用“借”说一个句子。
2、你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
师板书。
3、带着思考题听录音:
看谁听得最认真。
4、听完录音后,你们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吗?
(从哪里知道,自由读第一,二段)
汇报为什么要借?
(挣 断 难看 看图一)
5、表演读第二段:
体会小壁虎没有尾巴的心情怎样?
6、小壁虎决定去借尾巴?它向谁借呢?那些段讲了借尾巴的经过?
(自由读,找好朋友读第3~5段,读完后回到座位)
7、找出小鱼、老牛、燕子(指名学生贴)。
8、那小壁虎是怎样借的?
(先看第3段)
指名读。
9、读后,出示思考题:
(同座位讨论)
同座位读,男女分开读体会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
10、小壁虎除了向小鱼借尾巴之外,还向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那他是怎样借尾巴的?
(自学第4~5段)
11、汇报结果(发练习纸)表演读:
理解甩、摇,掌握方向,生活中还有那些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12、尾巴有这么多的用处,谁能介绍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呢?
13、想象一下,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呢?
14、多可怜啊!小壁虎还是借不到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齐读,个别读)
15、后来,小壁虎发现了什么?
(用什么语气来读)
你们觉得奇怪吗?
(看图,随着时间的变化,尾巴长出来了)
16、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再生,脱离危险掩护自己)
三、小结
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途,只要我们多看课外书,仔细观察生活,一定回掌握更多有趣的课外知识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夏夜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四、书写生字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夜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引入。
2、学生朗读全文。
二、读文感知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⑴ 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小蚂蚁着急的心情。
⑵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课文4~7自然段:
⑴ 出示插图1:
引导学生发现谁帮助了小蚂蚁。
⑵ 自由读4~7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悟知道的内容。
⑶ 指导朗读。
⑷ 分角色朗读睡莲与小蚂蚁的对话。
三、合作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8~12自然段:
1、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了解蜻蜓、萤火虫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
四、朗读扩展
朗读13~16自然段,扩展说话,朗读感悟:
1、出示插图2: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在回家的路上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的谈话。
2、自由表达。
3、学生创造性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扩展说话:
星星看到这一切,在说什么?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1.启发式
2.提问式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㈡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一)激趣,谈话导入。
(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体会第一部分--寓言故事(故事1)。
1、出示媒体,看动画,听对话。
2、学生品读,教师相机引导。
3、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
(四),合作学习第二部分--寓言故事(故事2)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怎么样了?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②、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③、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2、分组学习。
3、分组汇报。
4、教师相机引导。
(五)整体品味
1、陶罐和铁罐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说说理由。
2、如果铁罐改正了缺点, 和他交朋友吗?
3、教师引导总结寓意。
(六)拓展学习
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
(一)能力目标
1、 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 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二)美育渗透
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 难点、重点
1、 文章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 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重难点突破:
阅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激情。
阅读——讨论——体会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略)
教学课时:1
五、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读:
1、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极其险俊难攀的恒山。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也随袁宏道踏青去!
2、范读课文 学生评价 教师点拨
3、整体感知: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佳作。
4、学生自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障碍
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5、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点评
6、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后在班上交流。
A.同桌借助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举着酒杯、红装:穿着艳装—名词动用)
B.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板书)
C.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讨论明确:
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